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10

百炼成钢

  从来没有试过一家公司有三轮面试的,此次C公司首开先河。 第一轮,见GROUP DIRECTOR。第二轮,见VP和ACCOUNT DIRECTOR。第三轮,笔试外加见team member。 众人轮番轰炸。好在,经过这几个月的疯狂面试,我已经炼就了对答如流的潜质,估计都可以写出个“面试宝典”之类的作品了。 虽然连Team member都见过了,但ACCOUNT DIRECTOR表示Final decisionn还没决定,因为有太多的Candidates需要筛选。下周才会有结果。她只表示,我“Very qualified and on the top of all candidates”. 机会蛮大,希望能最后胜出!

高不成低不就

追杀了Z公司president大概一年,终于等到了job opening。昨天面试,VP和Group Director一起,架式虽大,但却明显感觉只是走过场,并没有问太多的专业问题,大概只迫于president的压力。 VP在面试中明确表示,需要更senior一些的media planner。我虽有资历,但都属于媒体采编这块,而非媒介策划。这个年纪转行,高不成低不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今天申请另一entry level的工作机会,吸取当初面试M公司说我overqualified的教训,狠狠心,将简历上关于记者编辑的工作经验全部删除,只剩下相关的。结果上午发的简历,下午就有答复,下周一面试。颇为振奋!低调低调,再低调!争取成功的临门一脚! Keep my fingers crossed!

再战Wonderland

Image
周日,老公公司的annual picnic在Canada's wonderland举行。兴奋不已,记得上一次去,要追溯到4年前了。当时还在M报当夜班编辑,在只睡了3、4小时严重睡眠不足的情况挑战了无数过山车之后,只剩一个感觉:想吐。所以这次再战Wonderland,一定先养精蓄锐。 虽然Wonderland早上10点才对公众开放,但是9点到10点是Shockwave, Klockwerks & Thunder Run三个点专门对老公的公司员工开放Early Ride Time Session,这样便省去大排长龙的麻烦。老公和我9点准时到达。从Thunder Run开始玩起。 Thunder Run并不恐怖,在山洞里进行了忽上忽下的短暂穿行,时而岩壁上还有类似闪光灯制造出的闪电效果,或许此Ride就是因此而得名。完成Thunder Run,之前莫名的恐惧消失饴尽,强大的仿佛可以尝试任何一款过山车。 Klockwerks坐起来更似荡秋千,不同是可以荡上蓝天白云的秋千,发现自己的脚下便是树梢感觉蛮不错,似乎练就了一身轻功。 相较而言,Shockwave就更恐怖了一些,在70英尺的空中无数次360度旋转,标准的天旋地转。 三个游戏20分钟便搞定。园区内的其他景点都尚未开放,拿着地图,狠狠地研究了一番路线,因为毕竟在这个占地逾300万平方公尺的游乐场里是不敢奢望玩遍所有设施的,要挑一些上次没玩过的玩。 最吸引我们的便是Behemoth,这个号称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最高,最快的过山车。在尝试Behemoth之前,我们先挑战了队伍似乎不那么长的Sledge Hammer。貌似并不可怕的Sledge Hammer,却有好几个突然的高空加速下坠,把我们吓到了。实在是轻敌的下场! 惊魂未定的我,排队等待Behemoth时,异常恐惧,几次想当逃兵,全凭与老公相互鼓励才鼓起勇气。首先过山车缓缓地往上行,但乘客们拉至230英尺的高空,然后以125公里的时速、75度角的倾斜向下冲去,事实上,坐在顶端下冲的刹那,感觉更象90度垂直极限!!Behemoth全长5,318英尺,真是有足够的时间惊魂~我登上车后便牢牢的抓住车把不放。无数次翻转之后,有一刹那不知是手心出汗太滑又或是精疲力尽,手从车把上滑开,那一刹那突然感觉到无限轻松,飞一般的感觉。翻然醒悟,之后往下冲时我便学许多小朋友一...

一岁一枯荣

今天,过生日。在生日前成功找到工作的希望终究还是破灭了。 V公司的答复,有另一个VP的女儿已经在公司里实习里,filled the spot。美女VP让我9月份再和她联系。 又是一个未来的待定之约。 忍不住后悔,若是当初不是为了那略高的年薪而选择了A公司,而放弃了B公司,如今找工作势必容易得多。 只能说自己目光短浅,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能做的只有积累教训。 不能再因为钱而迷失,一定要坚持梦想的方向。 很多事,若未尝试,绝不知道结果。人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同时也容易因未来的不确定而影响选择。 要学会,活在当下。 不要回首过去,不要期待未来,以自己现在喜好之心做决定,想做就做,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人生总是有高潮与低谷,正如小草般曾经茂盛也会枯萎,安逸未必长久,苦难也不会永存。日子会继续而非重复,所以好好经历感受每一刻,因为每一刻都不能重来!

面试归来

昨天又去了家世界百强V广告公司面试,下周一该会有答复。 在漫长的石沉大海的发简历过程中乍现的面试机会,便有如黑暗摸索中的星星之火,总是给人以振奋与希望。 此次申请的是internship,VP是个很实在的美女,很坦诚地表示暂时公司并没有opening,但公司现在进行几个大项目的pitch,一旦成功,则大有机会staffing。 无论如何,都是个入门的不错的机会。只是希望学了这么多,能够学以致用。

The Facebook Era

读完Clara Shih的《The Facebook Era》, 受益匪浅。读书果然堪称与智者的对话,许多现象,我们只是看到表象,而书中将其归纳总结,让人茅塞顿开。作者将Facebook此类social network看做新型的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工具,究其发展及利弊,阐述其运用时可采用的media strategy。记录在博,权当读书笔记了。 Clara的朋友Larry有个half-joke:If you are not on facebook then you don't exist to him。facebook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书中提到,现在美国的college student是不愿发Email的,因为Email对他们而言已经Out了,他们多是使用Tweeter来Tweet他们的感想或是使用Facebook的massage来保持联系。看到这,只能觉得自己out了。理论上美国与加拿大的网络发展水平应该相当,但Email还是偶主要的交流工具。 facebook的好处就在于网络上的都是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或是好友的好友,尽管呈几何级数递进开来,关系已很遥远,但追根溯源,还能找到某种联系。那么无论在marketing或是sale中都能利用到,对熟人的那种信任度,相对cold call而言, 是更容易打破坚冰的。 但facebook对品牌广告也有局限。首先要看brand是否fit。对于服装、食品等,可以靠个人来展示对品牌的passion的产品,自然是符合social network。但是若是药品、报税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则不适合曝光。同时若是一些定位高端的奢侈品,例如首饰名车等,在facebook中大谈个人喜好,则有bragging之嫌。其次,因为社交网还是新兴事物,并无stadard ad format。例如,1999年google推出google adword时,广告商并不了解其效能,所以鲜有人问津。但单搜索引擎被大家广泛接受后,众人才意识到其广阔的营销功用。 正因为facebook是新生事物,所以其media strategy也都在推陈出新中。以下是几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 - Targeted Ads 包括在facebook右边column的广告位及News Feeds.收费的方式有CPC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