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06

分享Awards

Image
  老公勤奋苦读终于有了回报,一封荣誉授予信从天而降——虽然没有自己申请奖学金,可是Awards居然自己找上门。信上说,是因为老公的“superior standing in math courses, and has entered the program without advanced standing"。为此,学校准备了颁奖典礼,获奖者可以免费邀请一个家人或朋友同去。恰逢周三晚,偶休息。于是很荣幸地随老公一道分享荣誉去了。 Awards dinner celebration傍晚5:30开始,老公下午有课,为避免来回奔波,我就直接和老公一起到了学校。老公上课时,我就呆在学校食堂里看《卫斯理回忆录2——同位》。 这种在学校食堂里看小说的感觉久违了,看到入神时,似乎又开始时空错乱地回到福大食堂。记得当年若是一个人在食堂吃饭,也常抱着本小说狂看。要不是耳朵里时不时蹦进几句英文,几乎就困在那个时空里难以自拔了。 傍晚5:30,抵达颁奖典礼现场。餐会布置的很有情调,烛光摇曳,各个桌台上摆着刀叉、高脚杯、红酒白酒、面包……现场的男士都穿得西装笔挺。这该算是来加国3年,第一次出席这种高雅的场合,很不习惯,诚惶诚恐。同桌的嘉宾居然全是Professor,并没有其他来领奖的学生。Professor聊着许多关于工作学校方面的东东,老公和偶插不上话,也不想插话。不过Professor们都很Nice,时不时找几个话题与我们闲聊,使我们不至于感觉被完全置之度外而尴尬。 Professor们最令我感动的是,在老公上台领奖前,他们一致决定,“We'll cheer loudliest!”他们让我只管专心照相,说他们会让老公成为现场的Super Star! 我大笑,很开心地表示感谢。在老公还未上台前,便拿着相机卡位去了。 听到主持人读到老公名字的同时,便听到“震耳欲聋”的哨声、欢呼声及掌声,我回望我们那桌,看到各位Professor猛足了劲在呐喊,真是不禁莞尔,他们真的很疯狂。连主持人都笑夸,“So popular!” 典礼结束,我紧紧抱着奖状,真的挺羡慕老公。尽管我也读书,但就是没有拿到奖状;虽然成绩也不差,但我知道我不可能拿到奖状,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真正认真过。老公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做事的那份认真,那份全情投入;不似我总是叫嚣着“差不多就好啦”。 回到家,我还抱着奖状不肯...

绝望中寻找自我 [原]

  昨晚下班后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因为老公说COLLEGE只是大专,他打算明年毕业后,继续再读3年本科。当时我真的可以很真切地感觉到自己那种绝望的心情—— 好不容易苦熬再苦熬,终于盼到老公明年毕业。蛮以为老公毕业后倘若找到一份稳定的专业工,那么我就可以抽身而出,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是读书或是换工作,至少不用为家里缺少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担心、踌躇不前。 可如今,希望的世界再度在我面前坍塌……要这样没有进步地再苦熬3年,我真的会疯掉!何况老公倘若读本科,或许就根本不在这个城市,也许周末可以回来看我,但是我周末却要上班,我们见面交流的时间或许只剩下几小时。天哪!!!!何等可怕的事情!!!没有老公,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一无所有!我真的不要再呆在这个破地方了。 我问丽玲,“当初可以不顾一切地就是为了能和老马在一起,可是为什么不顾一切在一起后,又不能真正做到不顾一切呢?既然在一起了,本该什么都不计较了;倘若‘在一起’超越一切,那我应该开心才对,可为什么我又会如此讨厌这个地方,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呢?” 丽玲说,“每个人都要留一点空间给自已的嘛,你爱他也不是爱的没有自我的呀!” 是的,这才是重点。为了最爱的人,我可以放开曾经所拥有的。可是倘若要我放弃自我,我真的办不到。是爱的不够深?还是自私使然?我不知道。 我对老公说,你骗我。说好明年毕业后就找工作,然后一起努力赚钱,准备养个白白胖胖的马兜兜。可为什么又变卦了?老公说,绝对没有骗。说我曾经也说过,人的想法总是在变的。 是啊。是在变。可是为什么我总该随着老公的变化而变化呢?倘若每个人都是变量,那么老公是自变量,而我却成了因变量!!那个我已经变的很小很小,小得几乎找不到。这两年来,我很辛苦地、但仍不放弃地坚持边工作边读书,就是希望守住那个小小的我。 难道结婚后就真的必须消亡个体,沦丧为傀儡么?好可怕好可怕好可怕!! **************************************************** 昨晚上班时,正好和同事聊到“为人父母”,同事说“为人父母”要学会牺牲学会放弃,要知道子女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成熟的标志。是么?那么“为人妻”也一样么?可一个人倘若连自我都消亡了,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   我不知道,佛家所谓的“放下”,所谓的“舍得”,究竟是如何做到自我消亡;而我,做不到。

酒不醉人人自醉

Image
15日是偶和老公的结婚3周年纪念日。时光飞逝,转眼又3年。前两年似乎都忙到忘了“今昔是何年”的境地,而今,只要上班不用上学的我,标准的闲人的一个,今天又恰逢休息,机会难得,于是打着婚庆的幌子,目标瞄准偶垂涎已久的加拿大国酒——冰酒。 冰酒(icewine),顾名思义,就是冰葡萄酒。加拿大酒商质量联盟(VQA)对冰酒的定义是:利用在零下8℃以下,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 具体地说就是,葡萄在10月成熟后,被罩上一层保护网,留在树上。在每年的12月到1月,当气温低于零下8度时,葡萄经过冰雪的冷冻变得十分坚硬,自然脱水,使葡萄汁中的风味、香气、糖和酸度得到浓缩。而此时,采摘葡萄的工作就开始了。在凌晨2点到太阳升起之前,用手工把冰冻的葡萄采摘下来进行压榨;葡萄的水份结了冰,压榨成碎冰,但含量最高的葡萄汁则不会结冰,于是取得浓汁。接着将这些浓汁慢慢发酵并在几个月之后装瓶,就是冰酒。压榨过程需保持在零下8度以下。 而且据说VQA规定冰酒必须以天然方法生产,绝不允许人工冷冻。因此葡萄必须得到妥善保护以防温度变化及鸟兽偷食。往往一株葡萄树只能生产一瓶冰酒(通常约 8 公斤葡萄,才能酿造出 1 瓶 375ml 之冰酒,但通常只须一公斤葡萄,即可酿出 1 瓶 750ml 之葡萄酒),故而冰酒价格昂贵,被称为“酒中极品”。 获得老公批准后,屁颠颠地冲到LCBO(btw,安省的酒类销售(包括葡萄酒、啤酒和烈性酒)是由一个省政府机构——安省酒类控制局(Liquor Control Board of Ontario,简称LCBO垄断)挑了瓶最便宜的冰酒(居然也花了近$20)。这瓶酒可是意义非凡,除了庆祝我们的结婚3周年,也是我们到这3年来在这为自己买的第一瓶酒(之前有买作当礼物)。 傍晚,老公下课回家,我已经准备好晚餐。迫不及待地打开冰酒瓶塞,没有红酒杯,老公说干脆对着酒瓶喝吧,晕倒~~我直接准备两个咖啡杯,故庸风雅地倒上浅浅的两口(真的有够浅,特别是在深隧的咖啡杯里,看不到澄澈清亮的颜色,真是若有若无……),很土地晃了晃杯子、故做陶醉的狂嗅一通,想把传说中所谓的甜甜的、香香的热带风情照单全收。 冰酒喝起来似蜂蜜,但更醇,因为依稀可以品出些甜水果的味道,可具体是什么水果,却又说不上来。不知道是不是空腹饮酒的原因,13度的冰酒下肚后一阵火热。 和老公狂聊中,突然惊觉一笔帐户上进...

Remembrance Day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14/7/alihorse,2006111412511.jpg[/img] 11月11日,打开Google,发现图标变成了鲜红的Poppy(罂粟花),几乎忘了今天是加拿大的Remembrance Day。 记得来这的第一年,大概11月初时就会看到满街冒似白领的行人或是各大电视台的播音员都清一色地在胸前戴上鲜红的Poppy,倘若走到Shopping Mall里,也能看到许多穿戴整齐的童军捧着盒Poppy边卖边募款。第一年时忙着打Labour工,只是隐约觉得大概是和纪念军人有关的活动吧。 第二年11月时,发现鲜红的Poppy又漫山遍野地冒了出来,当时已经回X报,还恰巧被借调作本地新闻。才知道原来每年的11月11日是加拿大的国殇日(Remembrance Day)。之所以Remembrance day是11月11日,是因为Nov 11, 1918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点。而据说带poppy的传统是从一战结束以后一位中校写的一首诗中传出来的,这首诗叫"In Flanders Fields"。而诗中,poppy是"Ypres"之战上盛开的一种花,其血红色的颜色代表了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戴poppy就是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战士们。 通常每年的Nov 4到Nov 11被称为Remembrance Week,大家的Poppy会戴上一周,等11月11日时,通常会把Poppy摆放到军人的墓前,以示悼念。 今年的11月11日,当晚做国内新闻,却发现这天到了国内居然又成了“光棍节”(当初怎么没听说?),同事做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光棍节忙‘脱光’”,形容当日婚嫁忙。呵呵,真是大千世界,各个角落都有故事~~

The graduate convocation

The graduate convocation 同事说,我看见你的毕业照了,在MSN SPACE中。我笑了笑,无语。 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料到倘若我说话,同事的下一个问题便是——毕业啦,有啥打算?没有打算,浑浑噩噩,所以索性用沉默封口。 10月25日的毕业典礼已经过去两周了。没有想过,8个月的CERTIFICATE课程居然也有毕业典礼。在Toroto Certre For the Arts的大礼堂里,穿着Gown,在耀眼的灯光中,欣欣然上台,与一大波素未蒙面的Professor,Chair and President握手,接受他们的congratulations,一遍又一遍地说着Thanks. 想想也颇有趣。当年大学4年苦读,到了毕业时却变得轻描淡写,甚至不记得偶的毕业证书是怎么到手的?好象那时正在厦门毕业实习,证书都是舍友帮领的?更别提什么毕业典礼了。国内的传统似乎总是如此,新生典礼常轰轰烈烈,又是演说又是欢迎,而毕业时却呈鸟兽散,各奔东西~ ******************************************************* 昨天又看到一则小故事: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秘诀: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不要怕?可是如何做到勇者无惧?不患得患失?我有驼鸟的本能,遇到问题总喜欢把头埋在土里掩耳盗铃。 想寻求突破,再找份工作,当初课程快结束时,就告诉自己等毕业吧;等毕业了,就告诉自己等拿到毕业典礼拿到证书吧。而等拿到证书,却又在想,等过完圣诞节吧~~ 或许等过完圣诞,我又能为自己找到另一个借口。

又见《一帘幽梦》

Image
在PPLIVE上看到刘德凯版的《一帘幽梦》热播;记得这是属于中学时代的回忆。不过那时候,就觉得刘德凯确实演活了琼瑶小说中的那个足以感动每个少女费云帆。 于是情不自禁、很有耐心地把47集的《一帘幽梦》断断续续地再看一遍,又被骗走不少眼泪。 1996年的片子,在十年后的今天看来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果说当年看这部片子时,是怀着少女的情怀憧憬无限;那么现在看这部片子,却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许多情节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与其说在看戏,不如说在看自己,看自己如戏的人生。 其中有一段,说的是紫菱决定嫁给云帆,而父母极力反对,紫菱与云帆的一番番狂轰烂炸,坚决坚持,终于守得云开。一如当初偶和老公的经历。当年老妈舍不得偶出国受苦,说什么都不赞成偶们的婚事。而今我和老公能在一起,也是脱了几层皮争取而来。 其中另一段,紫菱婚后随云帆到了法国,有一回吵架,云帆抛下紫菱而去三天三夜无知影终,紫菱很伤心,待云帆现身时,紫菱对云帆哭喊着说,“你明知道我在法国,无亲无故,你又怎么忍心这样舍我而去,不理我。我要回台北!我要回家!”老公虽然没有这么过分,但我们也有吵架的时候。每次吵架时,我也是哭着喊着嚷嚷着,“为了你,我不顾一切到了加拿大,而你却忍心这样对我。我要回厦门!我要回家!”吵架总是伤人的,每次吵架后总是感觉大病一场;不过说起来,老公是宠着我的,我发脾气时,老公总是先让着我。但是等我气消了,就是他秋后算帐的时候。不过这样也好,总有一方屈服,也免去了两败俱伤的危险。婚姻就是如此,慢慢学会宽容与包容。 当初看《一帘幽梦》时,从未想过这些戏剧化的剧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历历往事,不禁莞尔。艺术源于生活,此话真的一点不假。 还有一段,绿萍发现了楚濂原来喜欢的是紫菱,她质问紫菱两人的恋情从何时开始。因为她不敢相信在她尚未断腿前,紫菱居然能在她那耀眼的光环下把楚濂抢走。紫菱的回答很经典:正因为绿萍的光环,导致她忽视了楚濂。于是楚濂多半时间都在和紫菱谈天说地,“都说谈恋爱谈恋爱,恋爱或许就是谈出来的吧。”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许多夫妻婚后忙于柴米油盐工作孩子,话题越来越少,才会越发疏远。所以看完这段,我和老公约定,哪怕每天忙得见面的机会都不多,可一定不能说不上话,一定要继续“谈”恋爱。 重看《一帘幽梦》,心态不同,领悟也不同。从“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到“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我站在人...